老年人骨质疏松吃钙片能补钙吗?

时间:2024-07-08 13:48:39   来源:网络

老年人成年人和小孩子吃钙片真的可以补钙吗?钙质可以吸收吗?

一说到骨质疏松,大家脑海里最先想到的就是补钙,补钙最常见的就是嚼钙片。骨质疏松,真的嚼嚼钙片就万事大吉了吗?答案当然明显不是。


首先,只嚼钙片是不行的。

钙仅仅是构建骨骼的原料之一,补钙的同时必须注意同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动员骨中的钙和磷作为生成新骨的原料。日常食物每天提供约100IU维生素D,某些脂肪含量高的鱼类、鱼油、肝及某些水生哺乳动物的脂肪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因此经常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再者,嚼什么钙片也是有区别的。

常见钙剂有碳酸钙、碳酸氢钙、醋酸钙、柠檬酸钙、氨基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其中碳酸钙的钙含量最多,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还是优先推荐碳酸钙。

最后,嚼多少钙片,什么时候嚼钙片也是有要求的。

钙剂分次服比一次性服的吸收量多;与饭同服或饭后即服,胃酸多利于吸收,适合于低胃酸者;而咬碎了服,钙片体表面积增加,有利于吸收;睡前服,可减少夜间骨钙的丢失。

一点注意:

必须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不能盲目补鈣,要适量并根据各项检查而适当地补充鈣,对能正常进食的人多吃点含钙多些食物或者已经够了,不一定非嚼钙片。

两点注意:

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在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充足阳光、锻炼身体、预防跌倒、戒烟等之后,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是如果已经有骨质疏松了,还应进行药物干预,单纯嚼钙片是不够的。

骨质疏松绝对不是光补钙这一种营养素就能改善的。

这骨骼的重建,把疏松的骨骼变得致密,就好比建房子需要钢筋,也需要混凝土,还需要一些内外装修材料,还需要保温层,所以这个不是光有钙就能有一个结实的屋子的。

而且我们的骨骼是分有机无机两大部分,钙和磷组成了这个又脆又硬的无机矿物质的部分,还有我们骨胶原的部分。就像我们在啃骨头的时候,那个骨关节处有脆骨的那部分,就是骨胶原的部分。

长骨里面其实也是有有机质的,也不是完全是无机质。科学家们做过实验,把一根腿骨泡在酸里面,把那些钙质也就是无机质溶解掉以后,剩下的有机质,就像一根弹性非常好的猴皮筋儿,不仅可以打结儿,还可以恢复原状。

蛋白质是在骨骼里面占22%,就是刚才说的骨胶原那部分。蛋白质充足的时候钙才可能有沉积的骨架。其实我们这个无机的钙和磷都是仰仗着有机的蛋白质来做骨架来沉积的。所以老人不能不吃肉,要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蛋白质充足的人,钙也会被人体更好的吸收。

饮食习惯也影响钙的吸收。老人不要吃太多的咸盐,尽可能的要吃淡一点。因为我们吃的咸盐,主要是氯化钠。这个钠和钙是在我们身体里是一个竞争的关系,钠多了呢钙就更容易从肾脏里面随尿液跑出去。

还一个就是要少喝酒,一个喝酒的人很容易骨质疏松的,因为肝功能被酒给搞坏了,这样维生素d的代谢就产生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就算晒太阳也产生不了维生素d,所以不利于钙的吸收。另外经常大量喝咖啡的人会有骨骼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每天喝六杯咖啡以上的人,他身体里的钙流失是很严重的。

饮食上要少吃盐,少吃加工食品。多吃原生态的,就是看得见原来样子的食物。

我妈妈从去年6月份开始这样吃。这几个月不小心摔了三次,但是呢都没有大碍,有惊无险。多亏补充了营养,改变了饮食,骨骼的密度和弹性点好了,于是化解了生活中的很多风险。要是瘫在床上,老人痛苦,家人受累,那想想都是地狱一样的日子!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预防骨质疏松就是要吃钙片?最好是加了VD的钙片,毕竟很多文章中都说,加了VD的钙片,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前几天和一位同事聊天,说起TA不到40岁,已经出现骨密度下降的情况,让我意识到大家对于骨关节的健康还是缺乏很多应有的知识,今天就一起来聊聊骨质疏松。

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是:骨关节、心血管、癌症。

其中骨关节疾病: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可达50%,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到80%,它不会一下子夺去我们的生命,但是当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出现骨折、骨痛、驼背、身高降低、褥疮等,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大概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骨质疏松,65岁以上,大概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骨质疏松。

有机物:胶原纤维、骨粘蛋白、硫酸软骨素等

无机物:又称为骨盐,主要有碳酸钙、磷酸钙等

如果把骨骼系统当成一座房子,那么有机物就相当于是钢筋,搭起房子的框架,无机物则相当于是混凝土,当人体35岁的时候,房子是最稳固的时候,因为这时候骨密度达到了一个峰值。

这样你也可以理解为啥这么多广告说要补充胶原蛋白,因为胶原蛋白流失,房子框架就倒塌,脸就容易拉胯。

而成骨细胞合成和破骨细胞分解使骨代谢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骨的作用:支撑我们的体形,负担体重,一旦负担不起来,就容易驼背;保护我们体内的脑、心、肺、肠胃等柔软的器官;参与身体活动;骨髓腔里面有很多造血干细胞,为我们身体造血;储存钙、磷等矿物质,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

老年人容易出现的主要骨关节问题包含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年龄偏大的老人可能同时存在这两个问题。

其中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下降、骨结构破坏、骨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早期常常无感,严重后出现疼痛、骨折、驼背、身高降低、肺受压,导致胸闷气短、胸廓畸形等情况。好发于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最严重的并发症要数骨折了,这种脆性骨折,可能在一咳嗽、打喷嚏就有可能出现。

①超重、肥胖等,造成骨骼的压力增大;

②长时间伏案工作,造成血流流动降低,滑膜液的产生减少等;

③穿高跟鞋

④频繁上下楼梯,上下山,使骨关节压力过大 ,出现磨损。

先天因素:

种族:一般非洲黑人比北欧白人骨密度高,骨密度发生率更低,亚洲人骨密度最低,但是肠胃对钙的吸收率较高;

性别:一般女性多见,比如雌激素减少、活动量减少、寿命延长

年龄:40岁以后成骨细胞不如以前活跃,骨量逐渐减少,调节钙的性激素降低,钙的摄入和吸收率低、肾脏合成活性VD减少

骨折家族史

后天因素:

膳食营养:低钙和低VD膳食,低内源性镁、过量VA和铝(抗酸剂)、高蛋白和低蛋白饮食、过量的钠盐摄入、咖啡因摄入过高、厌食、消化不良

生活方式:久坐、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少、跌倒等

某些药物

一些继发性疾病

原发性:分为1型和2型

1型专指绝经后的女性,好发于绝经后15-20年内,因为雌激素水平的急速降低,引发的骨质疏松;

2型指的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多见于70岁以上的男性和60岁以上的女性。主要是因为骨重建功能衰退、钙和VD的缺乏、肾和肠对矿物质的代谢紊乱、甲亢等引起。

继发性:

内分泌异常:甲亢、甲减、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

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慢性疾病:胃肠吸收障碍、肝功能损害等

先天性遗传疾病:骨形成不全等

营养不良、VC缺乏、VD缺乏、蛋白质缺乏、失重的情况下(航天员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老年人

女性绝经以后,且母系家族史,尤其是有髋部骨折家族史

性激素低下

吸烟

过度饮酒或咖啡

体力活动少

饮食中缺乏钙和/或VD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①活性VD 光照及食物

②钙 青少年期多摄入,骨峰值就会高,给年老以后的储备也多,所以要给孩子好好补钙。

③蛋白质 骨纤维的主要成分

④VK 参与合成骨骼蛋白—游离钙蛋白,帮助骨骼吸收钙质,另外可以 调整钙不进入动脉,避免骨质疏松和心脏病,绿叶蔬菜中含量较高。

⑤高钠 高钠会造成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因此建议低盐饮食

来自卫生部关《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提出11条: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

①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②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③ 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注解:每天可以喝一杯300ml左右的牛奶,蛋白质达到0.8-1.0g/kg体重

④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注解: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同样重要,我发现身边做力量训练的老年人非常少,而撸铁、负荷训练对于保证肌肉骨骼的健康非常重要。建议大家有条件就去健身房撸铁,没有条件的话,买点训练器材在家里 做也很好。

⑤ 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提示: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奶类及其制品:牛奶、无糖酸奶、奶酪等

豆类及其制品:豆腐、腐竹、大豆等;

绿叶蔬菜:小青菜、芹菜、荠菜等;

菌藻类:海带、紫菜

其他食物:芝麻酱(少量吃)、虾皮、牡蛎、强化食品等。


好啦,以上就是关于骨质疏松的营养方案,您记住了吗?


码字不易,且看且珍惜,如果有用,请点个赞再走吧。

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以下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钙的摄入不足:就是咱们吃的钙比较少了。到时候出补钙片就很有帮助。

第二个是钙的吸收不好:就是说即使吃了很多钙片,但是咱们的肠道不能很好的把钙吸收入血。那时候可能就得加用维生素D类药物,帮助钙的吸收。

第三个原因是钙的转化不好唉。:就是说咱们的钙好不容易从食物里到了小肠里,再到了血液里。但是是血液里的钙,没法固定在咱们的骨头里,或者好不容易到骨头里面,很快又跑回血里面了,还是会出现骨质疏松。这时候就需要促进钙固定到骨头里的药物。

所以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不仅仅是钙摄入不足的问题,有可能吃了很多钙片,依然骨质疏松,需要到门诊在医生指导下针对骨质疏松病因用药。

看到其他回答都是从专业角度,那我就从实践角度来说一下。

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出现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了,所以经常给父母买各种钙片、高钙牛奶回来补钙,但他们自己说吃下来也没什么感觉,还是经常会抽筋,腰酸背疼。后来做了功课才知道,骨质不好,不仅是缺钙,还缺蛋白质要两种一起补才好。简单来说就是,钙就像修房子时候的大框架,蛋白质则是水泥,光补钙不补蛋白质,骨头也只是脆,不结实。